台灣中小企業節稅迷思:家用支出開統編可以報帳嗎?

在台灣,許多中小企業負責人時常開玩笑說:「去大賣場買衛生紙也記得打統編!」 一張張發票,從辦公室水電費到私人家庭用品、朋友聚餐,只要能打上公司統編,就成了「合法節稅」的一環。 這樣的做法,真的有效嗎?還是潛藏著未爆彈?

今天,就帶你用經營者的角度,重新審視這個在台灣極為普遍的節稅習慣。

在中小企業的世界裡,公司就是自己的延伸。 許多老闆心想:「反正稅金這麼高,能少繳一點是一點!」 於是,只要能取得發票,無論是超市採買、親友餐敘、甚至是居家裝修費用,只要店家願意開立統一編號,就順理成章列為公司支出。

表面上,這樣做似乎達到了節稅效果: 因為公司的帳面費用增加了,自然淨利減少,營利事業所得稅也跟著下降。 省下的現金,對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來說,無疑是一種「即時救援」。

實務上,國稅局在查核公司帳務時,會特別留意費用的實質用途與必要性。例如,一家網路行銷顧問公司,負責人卻將家中網路費與電視訂閱費用開立公司統編報帳,雖然發票有打統編,但仍會被國稅局認定為非營業必要支出而剔除。

如果支出性質與公司業務無關,即使有正式發票,也可能不被承認為合法費用。一旦被剔除,後果就是:

  • 補繳稅金
  • 加計滯納金與罰鍰

短期的「省錢」,可能換來數倍的稅務損失,甚至影響信用與經營資格。

家用支出如居家整修、家庭網路、私人聚餐等,不是打統編就能報帳,須符合公司業務的必要性。

這種把家用支出硬塞進公司帳的做法,還會破壞公司的財務基礎,因為這些支出並不是為了公司業務發生的。 若公司帳上出現大量費用發票,但實際金流並未有對應支出,將造成帳實不符,產生以下問題:

  • 帳上的費用失真,金流無法佐證,容易在稽核時被質疑甚至被懷疑虛報費用
  • 公司實際經營成果被掩蓋,無法正確判斷盈虧
  • 財報無法真實反映營運狀態,影響未來稅務、融資與財務規劃
  • 融資與投資信用受損,銀行或潛在投資人可能對公司內控能力產生疑慮
公司帳上出現大量費用發票,但實際金流並未有對應支出,將造成帳實不符

真正的節稅,應該建立在業務實質與合理規劃的基礎上。 而不是冒險走灰色地帶,讓公司帳務脫鉤。

建議:

  • 審慎界定公司支出與個人支出
  • 建立明確的報銷制度
  • 定期與會計師討論合法節稅策略
  • 以長期穩健經營為目標

若您希望進一步釐清節稅空間與合規策略,建議尋求專業會計師的協助。成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具備豐富經驗,提供專業且親切的諮詢服務,從制度建立到財務規劃,全面為您的企業著想。我們相信,專業是效率的保證,親切是信任的開始,成智會計師團隊,將是您值得信賴的財務好夥伴。

延伸閱讀推薦

  • 內帳外帳大揭密:你的公司也有兩套帳嗎?